疫病防治

>疫病防治>新闻中心>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

山羊痘防治

信息来源:本站  浏览次数:4255  发布时间:2015-08-31
 

羊痘毒引起的热性接触性传染病。以全身皮肤、有时也在黏膜上出现典型痘疹为特征。OIE将其列为A类疫病。 

山羊痘 - 病原学 

绵羊痘病毒和山羊痘病毒均为痘病毒科山羊痘病毒属的成员。该病毒是一种亲上皮性的病毒,大量存在于病羊的皮肤、黏膜的丘疹、脓疮及痂皮内。鼻黏膜分泌物也含有病毒,发病初期血液中也有病毒存在。   
  痘病毒对热的抵抗力不强,5520分钟或3724小时均可使病毒灭活;病毒对寒冷及干燥的抵抗力较强,冻干的至少可保存3个月以上;在毛中保持活力达2个月,在开放羊栏中达6个月。 

山羊痘 - 流行病学 

本病主要通过呼吸道感染,病毒也可通过损伤的皮肤或黏膜侵入机体。饲养管理人员、护理用具、皮毛产品、饲料、垫草和寄生虫等都可成为传播的媒介。 
  羊痘广泛流行于养羊地区,传播快,发病率高。不同品种、性别和年龄的羊均可感染,但细毛羊较粗毛羊、羔羊较成年羊有更高的易感性,病情亦较后者重。在自然条件下,绵羊痘主要感染绵羊;山羊痘则可感染山羊和绵羊。 
  本病流行于冬末春初。气候严寒、雨雪、霜冻、枯草和饲养管理不良等因素,都可促进发病和加重病情。

山羊痘 - 临床症状 

潜伏期平均为68天。《陆生动物卫生法典》规定为21天。 
  典型羊痘。分前驱期、发痘期、结痂期。病初体温升高,达4142℃,呼吸加快,结膜潮红肿胀,流黏液脓性鼻汁。经14天后进入发痘期。痘疹多见于无毛部或被毛稀少部位,如眼睑、嘴唇、鼻部、腋下、尾根以公羊阴鞘、母羊阴唇等处,先呈红斑,12天后形成丘疹,突出皮肤表面,随后形成水疱,此时体温略有下降,再经23天后,由于白细胞集聚,水疱变为脓疱,此时体温再度上升,一般持续23天。在发痘过程中,如没有其他病菌继发感染,脓疱破溃后逐渐干燥,形成痂皮,即为结痂期,痂皮脱落后痊愈。 
  顿挫型羊痘。常呈良性经过。通常不发烧,痘疹停止在丘疹期,呈硬结状,不形成水疱和脓疱,俗称“石痘”。 
  非典型羊痘。全身症状较轻。有的脓疱融合形成大的融合痘(臭痘);脓疱伴发出血形成血痘(黑痘);脓疱伴发坏死形成坏疽痘。重症病羊常继发肺炎和肠炎,导致败血症或脓毒败血症而死亡。 

山羊痘 - 诊断 

据典型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一步做实验室诊断。
实验室诊断
  在国际贸易中,尚无指定诊断方法,替代诊断方法为病毒中和试验。
  由于羊痘有肉眼可见的痘疹症状,一般不需进一步做实验室检查。对于非典型羊痘,一般采用中和试验(细胞中和试验、羊体中和试验)和生物学试验。
 鉴别诊断
   应与
羊传染性脓疱鉴别。

山羊痘 - 防治 

采用弱毒疫苗接种预防。平时加强饲养管理,抓好秋膘,特别是冬春季节适当补饲,注意防寒过冬。 
处理 
  一旦发现病畜,立即向上报告疫情,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规定,采取紧急、强制性的控制和扑灭措施。扑杀病羊深埋尸体。畜舍、饲养管理用具等进行严格消毒,污水、污物、粪便无害化处理,健康羊群实施紧急免疫接种(按说明加倍)。亚健康羊在患处涂抹青霉素软膏,一天三次。严防舔入口中,同时肌注病毒灵或刀豆素抗病毒类药物配合头孢类抗生素肌注,每天两次,连用三天。饲料内填加维生素、微量元素连用半个月。病愈后两月内全群补打羊痘疫苗(按说明),每年春、秋两季加强此苗的防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