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病防治

>疫病防治>新闻中心>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

马立克疫苗应用概况

信息来源:本站  浏览次数:7419  发布时间:2015-12-04

 

摘  要:马立克氏病自1907年发现以来,全球禽病工作者为防控本病对养鸡业所造成的严重危害,对这一重要的传染性肿瘤病的研究获得了很多重要的研究成果。近些年,世界各国都在使用马立克疫苗来预防此病,以相对低的成本来保护鸡群,使用效果较好。我国在防治马立克氏病方面还是以疫苗预防为主,而目前我国使用预防马立克氏病的疫苗较多,预防效果有所差别。本文通过对马立克疫苗应用的概述,阐述目前我国主要预防马立克氏病几种疫苗的使用情况,以便在预防鸡马立克氏病方面使用最为有效的方案。

关键词:马立克;疫苗;应用

1 马立克疫苗FC126火鸡疱疹病毒的应用

1970 年从美国的一个火鸡群中分离到的一株火鸡疱疹病毒,该疫苗使用了30年,但近些年由于自然界MD超强毒的出现,FC126HVT 疫苗出现多起免疫失败,实验室也证实 FC126HVT 疫苗不能对 MD 超强毒感染地区的鸡只提供有效保护。火鸡疱疹病毒是裸体病毒,不被活细胞保护,尽管使用方便,但由于受母源抗体的干扰,减少保护指数至少0.38,再加上此病毒在雏鸡体内繁殖到14天才能产生较强的免疫预防效果。目前我国有些地区还在使用FC126HVT 疫苗,主要是感染压力相对较低的地区,还有一些小型的黄羽肉鸡孵化场在使用,而且在使用的同时,要在雏鸡7日龄进行二次免疫。

2 马立克814株疫苗的应用

马立克“814”株是1980 年从多年来没有发生马立克、健康的黑龙江某白洛克鸡群中分离获得,并通过用鸡胚皮肤细胞成功培育出的当时我国惟一的可用于疫苗生产的血清 I 型毒株。该毒株安全稳定,受母源抗体影响小,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从2000年起,对“814”疫苗毒株进行了多代次的净化和纯化,排除了被家禽各种病源污染的可能,保证了疫苗没有外源病原污染,尤其是禽白血病病毒、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毒等免疫抑制性病原微生物,净化了“814”弱毒株[1]。目前马立克“814”毒株以黄羽肉鸡和蛋种鸡使用为主。目前在南方某些地区100日龄以上的黄羽肉鸡,通过马立克“814”株疫苗接种效果看,在90日龄左右较易发生鸡马立克氏病,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证明。

3 SB-1株:血清Ⅱ型MDV, 该病毒因对于鸡无致瘤性,被用于疫苗,其代表株为SB-1株。 血清Ⅱ型MDV疫苗株免疫效果较血清Ⅰ型MDV疫苗株效果相对较低, 较少单独使用, 要用于制备多价苗。而且从最近几年马立克氏病的发展趋势来看Ⅱ型MD很少发生,我国目前还是以Ⅰ、Ⅲ型发病为主,所以预防马立克氏病时也以Ⅰ、Ⅲ型疫苗为主。由于其能造成淋巴白血病的发病率增加,出于安全的考虑,该血清型毒株已经很少使用。

4 CVI988/Rispens株:该株疫苗是目前我国用来预防马立克氏病最为广泛的疫苗,对鸡只安全有效,又具有与 MD I 型毒的同源性及良好的免疫原性,也是目前世界养鸡发达国家普遍应用的疫苗。现在国内使用CVI988/Rispens株液氮马立克疫苗占到马立克疫苗使用量85%以上,最近几年有些地区不同程度的反应马立克CVI988/Rispens株液氮疫苗对马立克氏病的保护力有下降的趋势,特别是前后两个代次的鸡。某些地区接种马立克CVI988/Rispens株液氮疫苗后,还要接种一次马立克FC126株冻干疫苗。

5 马立克二价疫苗

今年由于我国马立克病毒毒力不断增强,强毒、超强毒株不断出现,研究证明CVI988/Rispense 需要与 MDV-Ⅱ或者 HVT 联合使用对预防鸡马立克氏病效果要更好一些,尤其是与HVT 联合时,在预防马立克氏病的效果要更好一些。超强毒株致病性时最早发现了MD的疫苗病毒之间存在免疫协同作用,而Ⅲ型MDV 对Ⅰ型的免疫协同作用更加明显,并且 HVT没有致肿瘤特性可以起到一种干扰作用。扬州大学通过对SPF鸡攻毒保护试验得出,CVI988+FC126双价疫苗对蛋鸡和黄羽肉鸡的保护力要明显高于其它疫苗。

总结

从目前我国养殖趋势来看,少数的快速型黄羽肉鸡和蛋鸡在使用冻干马立克疫苗,而使用液氮马立克疫苗所占的比例依然很大,而在液氮马立克疫苗中CVI988/Rispens株使用的相对较多一些,但是随着近些年我国马立克强毒株和超强毒株的不断出现单纯的CVI988/Rispens株预防马立克氏病的效果不如以前理想,目前越来也多的使用的是二价液氮疫苗,预防效果很理想,目前在我国预防马立克氏病还是以二价液氮马立克疫苗为主。我国现在研制的MD 病毒基因缺失疫苗,由于免疫产生期延缓及免疫保护率仅为CVI988 的 75%,因此,正在进一步研发当中,还没有投入使用。从未来的发展看DNA 疫苗仍将是 MD 病毒疫苗研制的重要方面。

[1] 周蛟. 鸡马立克氏疫苗的研究与应用[J]. 兽医导刊,2010,6: 28-30